水稻贪青晚熟不用愁:成因分析与实用补救技术指南
发布时间:
2025-08-29 11:28
来源:
贪青,指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后茎叶仍繁茂青绿的现象,该现象导致作物延迟成熟,降低果实或籽粒的产量与品质。
对水稻而言,贪青将会造成:
1、籽粒灌浆不充实,千粒重下降,空秕粒增多,导致减产;
2、整精米率下降,垩白粒率、垩白度显著上升,食味品质及外观品质降低;
3、茎秆变得柔软,倒伏风险增大;
4、生育期延长,影响农时。
一、水稻贪青晚熟的成因
1、后期氮肥施用过量。
氮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原料,当氮素供应充足,叶绿素合成速率加快,同时降解速度受到抑制,从而外观上表现出叶色浓绿。
2、后期光照不足。
二、水稻是否贪青晚熟的诊断
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,对于减少损失,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。水稻是否贪青晚熟可以(在齐穗期)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:
一看叶色:正常情况下剑叶颜色鲜绿,倒二叶与剑叶颜色相近或略浅,倒三叶仍保持绿色,但可见基部开始转淡。如果倒三叶叶色仍然浓绿,深于倒二叶,则可能贪青。
二看叶姿:剑叶叶枕距穗颈节 0–2厘米,叶尖与穗尖齐平或略高 1–2 厘米。叶片直立或仅上部 1/3 微弯;倒二叶叶枕距剑叶叶枕 3–5 厘米,叶片半直立,叶倾角 20–35°; 倒三叶叶枕距倒二叶叶枕 4–6厘米,叶片斜立,叶倾角 35–50°,不披垂。
三看叶长:不同水稻品种长度差异较大,可根据种植经验及对品种特性的分析来判断。高产标准叶长应该是倒2>倒3>倒1>倒4>倒5,如果剑叶拉的过长超过下面2片叶,可能是后期肥料过量,则有贪青晚熟的风险。
三、水稻贪青晚熟的补救措施
控氮:立即排干田水,重晒 5–7 天,田面开细裂、脚踩不陷泥,切断氮素吸收通道,促进根系老熟;每亩施氯化钾10 斤,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转运,严禁再追任何氮肥防止二次徒长。
促碳:快速补碳补磷钾,加速灌浆。顺利获得叶面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 100–150 克,连喷 2–3 次,间隔 5–7 天。每亩可加 0.01 % 芸苔素内酯10毫升兑水 30公斤增强光合效率,提高抗逆性。
预防水稻贪青晚熟的关键管理要点在于实行肥水管理。
氮肥运筹:目标产量 650 公斤/亩。总氮 14 公斤,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:3,穗肥最晚倒 2.5 叶施完,施肥总量及穗肥比例切不可过大。
水分管理:有效分蘖终止期开始轻搁田,采取多次轻晒的方式,抽穗后 15天干湿交替。只要实行肥水管理,完全可以避免贪青晚熟的发生。